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S系列1
在一個順序拉動系統中,生產計劃部門必須詳細的規劃所要生產的數量和混合生產方式,這可以通過一個生產均衡柜來實現。生產指令被送到價值流最上游的工序。以“順序表”的方式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R系列
通常把紅標簽貼在不需要的工具、設備和供應品上。貼上標簽的物品會被放到一個存放區域,然后由相關人員決定是否可以用于公司的其它部門。如果沒有其它用途的話,物品就會被廢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Q系列
質量保證 (quality assurance)為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質量要求,而在質量體系中實施并根據需要進行有系統的活動。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P系列2
PQPR/產品數量與工藝路線 產品數量及工藝過程路線分析。PQ(產品數量)指的是柏拉圖分析用來定義80/20法則中主要產品或服務占到了80%的工作內容。PR(工藝路線)指的是零部件加工矩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P系列1
生產分析板是一個重要的可視化管理工具,特別對那些剛開始走向精益轉化的公司。然而,更重要的是,生產分析板是一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具,而不是用來安排生產的工具。生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O系列
全稱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,總體設備效率。一種用來評價設備使用效率的標準。OEE由三個元素來計算:可動率、性能率、質量率。它集中反映了六種主要損失-失效、調整、停工、減慢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N系列
從顧客的觀點來看,花費在那些增加成本,但不增加產品價值的活動上的時間。典型的例子包括庫存,檢查,以及返工。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M系列
生產運作的不平衡。例如,生產系統的進度安排不符合客戶的需求,而是由生產系統本身決定;或者一個不均衡的工作節拍,導致操作員有時匆忙,有時空閑的現象。這種不均衡的問題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L系列
一種在生產工序(特別是一個生產單元)中,隨著產量的變化靈活調動操作員人數的方法。按照這種方法,制造每個零件所需人數,隨產量的變化,可以接近于線性。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K系列
通過對整條價值流,或某個單一工序,進行持續改進,實現以最少的浪費創造更多的價值。持續改善分為兩個層次(Rother和Shook 1999, p.8)......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J系列
一種只在需要的時候才制造和運輸所需數量產品的生產系統,。JIT與Jidoka是豐田生產系統的兩大支柱。JIT以生產均衡化為基礎,由三個運作方法組成:拉動系統,節拍時間,和連續流。
精益管理專業術語-C系列
一種設計生產或采購設備的方法,能夠以最少的資金投入,滿足客戶的需求變化。例如,投資一套年產力為100,000件產品的設備,或是采購十套較小的設備,分裝到十個年產力為10,000件